案例一:黄同学,女,13岁,初中二年级,就读于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学生情况:
黄同学性格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学习成绩较好,是大家心目中的优等生,但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时常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心态欠佳,时有学习倦怠感,并连带产生短暂而强烈的厌学情绪,这种情绪呈周期性出现。英语入学成绩在120分左右,不太稳定。
她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学校里,都是大家表扬的对象,很少受挫折。一旦她在哪次考试中受挫内心就会非常沮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对学习的焦虑与恐惧,进而产生短暂却强烈的厌学情绪。
应对策略:
1、情感交流,学会倾听
我们知道,当人们遇到了烦恼的事情,找一个人倾诉往往是最管用的办法,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是个很好的听众。通过倾听,我逐渐取得了晶晶的信任,她向我讲述自己如何上进心太强,对分数分分计较,对排名名名必争,甚至把我当成她的朋友告我她内心的一些小秘密。就这样,在后续的英语教学中,她逐渐敢于向我坦露在英语学习中哪次考试不理想,哪些知识点还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希望在我的帮助下弥补那些缺陷。这样的交流大大地促进了对薄弱知识环节的弥补,同时也缩短了我发现她学习中问题的时间,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老师去发现问题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我觉得沟通与倾听的作用不可或缺。所以在授课之前,我愿意再多了解一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尝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理心一直是我经常提醒自己需要不断加强的素质。
2、培养抗挫折能力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她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都可能出现挫折。其次,还要让她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突出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再次,帮助她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要求与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培养她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最后,告诉她当压力太大时可以采取合理的宣泄,比如可以对着空旷的房间大叫几声,或者去操场跑跑步出出汗等方法派遣压抑的情绪。
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的辅导后,学习心态逐渐趋于健康稳定,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成绩也稳步提高,目前英语成绩稳定在138—140左右,基本稳居全班前两名。最大的收获是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非常浓烈,经常主动收集和分享与英语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在初二下学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竞选并成为班级的英语科代表。